作为行业的姣姣者日本,在多年的发展道路上有着独特的技术和经验,是值得国内厂商所借鉴和学习的日本从战后国家重建开始发展工程机械,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强国经次于美国。日本工程机械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从进口替代到出口拓展再到供应全球,经历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本文将分析日本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说明,并以小松为例,剖析日企在行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变化,最后将中日进行对比,为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提供启示。日本目前为仅次美国的第二大工程机械生产国。2016年日本工程机械产值达1.48万亿日元,同比下降9.6%;产量为35.8万台,同比下降5.9%;出口值1.1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9.8%,整体呈小幅下降趋势。目前日本的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一种成熟的波动状态,从历史上看,行业经历过快速上升、蓬勃发展的阶段。日本工程机械行业与日本经济发展状态密不可分,经济增长期也是工程机械行业增长期,经济低迷期,工程机械也进入了新的调整期。挖机逐渐替代其他土方设备。随着液压技术的普及,挖掘机制造成本下降,在很多工程建设场景中替代了其他土方设备(以推土机和装载机为主)。这也是由于装载机和推土机机身较长,不太适用于日本的道路状况。此外,液压挖掘机生产边际效益高于推土机和装载机,企业更倾向于扩大挖掘机的生产规模。挖掘机和拖拉机的产量占工程机械产量总量的比值一直保持在70%左右,而挖机份额逐年提升,从1965年的15%一路提升至如今的65%,推土机与装载机一路下滑从1965的60%到如今的6%。而挖机与推土机装载机的比值从1:5变为了5:1,并有继续攀升的态势。
小挖比重不断提升。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小挖在挖机的产量比重不断提升,逐渐超过大挖产量,近两年差距更加拉大。一方面,日本道路及作业空间狭窄,小挖更适合作业。另一方面,随着日本发展到一定程度,新建工程比例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修复工程,对小挖的需求量就超过了大挖。而正是由于这种国家的特殊性,日本小挖的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功能也更加齐全,在出口方面具有技术优势。